七星中會簡史
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派遣馬偕博士來台灣宣教,馬偕牧師當時與 1865 年先到台灣南部宣教的英國長老教會約定:大甲溪以北為北部教區,屬加拿大宣教區,大甲溪以南為南部教區,屬英國宣教區。
1904 獲得加拿大母會同意,台北長老中會(北部中會)成立。
1945 二次大戰終戰後,教會青年在各方面的活動,使教會充滿活力,教勢大振。
北部大會議決將台北中會分割為七星、淡江兩中會。 七星中會成立之時有十八間堂會,1980 年增加至 48 間獨立堂會。至 2008 年則共有 74 間堂會、6 間支會,共計 78 間教會,信徒人數超過 9000 名,參加主日禮拜人數,則近 7000 人。自 1952.4.24 於中山北路之台灣神學院禮拜堂召開第一屆中會議會至 2010 年進入是第 59 屆。歷經 58 年歲月,在上帝的帶領下,不斷的更新與成長,期待到 60 週年時參加主日禮拜信徒人數超過一萬人。
「七星」名字的由來,乃是 1952 年 2 月召 開第六屆北部大會時,當時的台北中會是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包括基隆;而蘭陽區仍屬東部中會。該屆大會議案第四條有關台北中會一分為二,眾議員贊成通過;名稱則是因為在此轄區內,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就是淡江(新店溪、大漢溪、淡水河流域)與七星山,因此以「淡江中會」和「七星中會」命名之。只是在該次議會 中,東部中會提議准予分割該中會,將蘭陽區會併入七星中會,大會接納之。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南北教會除了快速回復各項事工及收復教產之事宜外,活耀的青年事工及異象促成 1949 年「台灣基督教奮進協議會」通過「南北合一基本方案」,並且在 1951 年經南北二大會分別接納通過,於同年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由於總會事務所就在七星中會轄區內(無論是早期的長春路或 1985 年後的羅斯福路),因此在總會 50 年歷史中可看到,無論是人才的投入、經費的負擔、各項事工的配合,七星中會在全國 20 個中會、6 個區會裡,是數一數二的;若再加上中會直接參與管理的機構、事業,更是提供總會各層級在定期與特殊情況之需要,並全力協助之。 上帝賜給七星中會有豐富的大都會資源和美麗的基隆、蘭陽民風,歷代信仰前輩更是留下許多美好的見證與典範,願我們在慶祝中會成立第 60 週年,在這 21 世紀多元化的今天,能夠一起腳踏先人足跡,委身於各樣福音事工。 |
七星中會大事紀
1952 年 |
|
1、七星中會成立典禮於台灣神學院禮拜堂舉行,由北大副書記吳清鎰牧師主理,北大議長陳溪圳牧師宣佈成立,出席正議員十八名、長老十名。(1952.4.24 第 1 屆)
2、建議各中會設置青年部,總會設青年處。(1953.1.21 第 2 屆) 3、卓暉力聲請恢復原屬中會教師職,脫離所謂「台北中會」(1953.9.21 第 2 屆) 4、母會總會議長馬禮安博士(Rev. J. L. wmcleam MA. DO)及母會海外宣道會總幹事買文遜牧師(Rev. E. H. Johnson. B. S. B. th)蒞臨第四屆議會。(1955.2.3 第 4 屆) 5、成立七堵教會,並由美南宣教師花翹奇牧師協助佈道事工。(1958.1.6 第 7 屆) 6、建議總會向母會要求設置長老會廣播電台。(1959.1.28 第 8 屆) 7、建議總會研究培養農村傳教師,積極強化農村傳教工作。(1959.1.28 第 8 屆) 8、建議總會研究設置專門性流動奮興佈道隊強化傳道工作。(1959.1.22 第 8 屆) 9、開拓傳道基金在中會內各教會募捐(預定開拓三所:南京東路、內湖、福隆)。(1959.7.20 第 8 屆) |
1960 年 |
|
10、稟請美南長老會派宣教師駐本中會協助開拓傳道(經差派高吳生牧師及法牧師 Rev. Farlomm)。(1960.1.5 第 8 屆)11、南京東路教會開設典禮。(1960.1.5 第 8 屆)
12、加拿大母會議長尼莫博士蒞本中會。(1960.1.5 第 8 屆) 13、傳道部開設五結佈道所 於 6/6 舉行開幕典禮。(1960.7.12 第 9 屆) 14、建議北大為響應倍加運動紀念馬偕博士來台設教 90 週年派小組積極進行。(1961.1.16 第 10 屆) 15、制定台灣宣教百週年紀念 4 年傳道計劃。(1961.1.16 第 10 屆) 16、傳道部擬定開設宜蘭南門、基隆高砂公園、台北中崙、庚仔寮等教會。(1961.1.16 第 10 屆) 17、接納所謂「台北中會」安樂、中正、砂灣、十分寮等教會歸屬本中會。 18、為慶祝北部設教 90 週年紀念表彰 40 年勤續以上傳教者卓開日牧師(牧會 58 年,現年 79 歲)。(1962.4.20 第 11 屆) 19、開設深澳榮隆教會。(1962.9.19 第 11 屆) 20、三張犁教會改名為大安教會。(1962.9.18 第 11 屆) 21、週美教會開設典禮(1962.10.25)(1963.1.21 第 12 屆) 22、公館教會開設典禮(11/1)。(1963 第 12 屆) 23、開設中崙教會。(1963.11.29 第 12 屆) 24、向總會人事委員會申請加拿大宣教師伊天賜駐基隆市從事職域傳道事工。(1964.1.11 第 14 屆) |
1965 年 |
|
25、成立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七星中會。(1965.5.10 第 14 屆)
26、內湖佈道所開幕典禮。(1965.8.9 第 14 屆) 27、准南京公寓國語禮拜堂更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西松教會。(1967.8.28 第 16 屆) 28、基隆中山教會歸屬本中會。(1967.8.28 第 16 屆) 29、財團法人辦理接管北部財團移交 29 筆土地所有權狀。(1967.8.28 第 16 屆) 30、傳道部於南京東路四段 177 號開設金陵教會。(1968.1.15 第 17 屆) 31、建議總會准牧會 50 年以上的牧師為總會名譽議員。(1969.1.13 第 18 屆) 32、議決:每一議員除擔任一職以外,不得有二個以上的公職。(1969.1.13 第 18 屆) 33、都市教會設立佈道所,配合明年的都市傳道年,請雙連、中山、濟南、東門、南京路第一教會、和平、安樂、基隆教會,分設教會或佈道所。(1969.1.13 第 18 屆) |
1970 年 |
|
34、艾爾西、芙勞西颱風所遭遇災區慰問通知中會各教會舉行特別獻金幫助災區。(1970.2.16 第 19 屆)
35、接納大眾傳達部之決議秉既往支持該部之精神,全力支持基督教論壇報。(1970.8.24 第 19 屆) 36、議派議長吳天賜、書記林天數、傳道部長陳溪圳及張逢昌牧師等推行反共工作安排小組。(1970.8.24 第 19 屆) 37、提名高俊明牧師為總會總幹事。(1970.8.24 第 19 屆) 38、鼓勵都市教會與中會內農村弱小教會締結姐妹教會及補助案。(1970.8.24 第 19 屆) 39、准六堵勞工服務中心更改名稱為六堵教會。(1971.2.15 第 20 屆) 40、傳道部准大安教會仁愛路四段四號開設佈道所,命名為「仁愛教會」並訂七月七日上午十時舉行開設典禮。(1971.8.17~18 第 20 屆) 41、議長報告議員張逢昌,不幸於七月四日在美國因車禍逝世,議長請眾議員起立為故張牧師默念一分鐘。(1971.8.17~18 第 20 屆) 42、向北大呈報本中會內傳教滿 30 年以上傳教者名單,以便表彰:葉金木 66 年,鄭蒼國 46 年,莊丁昌 38 年,賴炳烔 35 年,黃加盛 31 年,陳溪圳 54 年,曹添旺 41 年,黃武東 37 年,鄭君芳 34 年,徐謙信 30 年,許鴻謨 46 年,吳清鎰 38 年,陳耀宗 36 年,卓輝隆 34 年(1971.8.17~18 第 20 屆) 43、向總委會建議此後不再以教會團體名義作政治性聲明,井聲明本中會對該是聲明無干。 (11972.2.22 第 21 屆) 44、建議廢止北部大會案。(1972.2.22 第 21 屆) 45、五分埔教會改名為永吉教會。(1973.2.15 第 22 屆) 46、傳道部主持吳興街教會開幕典禮。(1973.2.15 第 22 屆) 47、傳道部促進中會內都市教會與鄉村弱小教會締結姐妹教會: 第一-三星、正濱-庚仔寮、中山-冬山、安樂-九份、古亭-雙溪、七堵-十分寮。(1974.9.2 第 23 屆) |
1975 年 |
|
48、傳道部提出建設性議案:一、設立巡迴傳教者案。二、傳教師聘派制度案。三、衛星教會工作連繫案。四、中會性開設教會案。(1975.1.27 第 24 屆)
49、中山教會為母會開設永安教會。(1975.9.2 第 24 屆) 50、財政部提案傳教者加入勞工保險案。(1975.9.2 第 24 屆) 51、陳溪圳牧師牧會 57 年退並為本中會終身正議員。(1977.7.25 第 25 屆) 52、聯合教會歸屬本中會。(第 25 屆) 53、青年部合併於教育部、工業傳道部合併於傳道部。(1976.1.16 第 25 屆) 54、恢復設置青年部。(1977.2.7~8 第 26 屆) 55、陳耀宗牧師牧會 41 年退休並為本中會終身正議員。(1977.7.25 第 26 屆) 56、台北三一教會加入本中會並主持開幕典禮。(1978.1.20 第 27 屆) 57、南京路第一教會開設第二禮拜堂。(1978.1.20 第 27 屆) 58、金陵教會開設城東教會。(1979.9.10 第 27 屆) 59、庶務部提案設置傳教師子女獎學金案。(1979.9.10 第 27 屆) 60、卓輝隆牧師會 41 年、鄭君芳牧師牧會 42 年退休,並為本中會終身正議員。(第 29 屆) |
1980 年 |
|
61、庶務部提案設立社會服務部。(1980.9.8 第 29 屆)
62、為慶祝七星中會成立 30 年,成立 30 年慶典籌備委員會。(1981.2.23 第 30 屆) 63、發刊「星中通訊」。(1982.8.30 第 31 屆) 64、基隆韓國教會金南洙封牧。(1983.9.1 第 32 屆) 65、中興教會升格堂會。(1983.9.1 第 32 屆) 66、雙連教會大直支會升格堂會。(1984.8.20 第 33 屆) 67、中崙、中坡佈道所升格支會。(1985.2.4 第 34 屆) 68、義光教會升格堂會。(1985.9.2 第 34 屆) 69、中崙教會開拓東湖佈道所。(1986.9.1 第 35 屆) 70、「星中通訊」暫停出刊。 71、正式成立傳教師會。(1987.2.16 第 36 屆) 72、准南福教會歸屬本中會。(1988.2.1 第 37 屆) |
1990 年 |
|
73、西湖教會升格堂會。(1990.2.12 第 39 屆)
74、將七星中會分為 6 個行政區。(1990.7.31 第 39 屆) 75、錫安教會開拓新湖教會。(1991.1) 76、配合總會推行 2000 年福音運動。(第 40 屆) 77、敦化教會成立。(1992.10.1) 78、東湖教會升格堂會。(1993.2.16 第 42 屆) 79、中崙教會開拓水源教會。(1993.4.18) 80、南湖教會升格堂會(1994.2.21 第 43 屆) 81、雙連教會開拓康寧街教會。(1994.3.20) 82、長執訓練實施辦法通過。(1995.2.27 第 44 屆) 83、成立大眾傳達部。(1996.7.29 第 45 屆) 84、汐止教會開拓社后教會。(1996.9.16) 85、「星中通訊訊」復刊。(1997.4) 86、南福教會改名為「中研教會」。(1998.3.1) 87、成德教會成立。(1998.12.6) |
2000 年 |
|
88、成立七星中會婚姻部。(2000.2.14 第 49 屆)
89、新湖教會改為「徐春風紀念教會」。(2000) 90、安樂教會開拓大武崙教會(2000.12.10)。 91、50 年禧年慶典及宣教活動。(2001.2.12 第 50 屆) 92、設立新住民教會。(2001.2.12 第 50 屆) 93、成立普世事工組。(2001.2.12 第 50 屆) |